信息产业部确定2006年电信产品污染防治工作重点
2006年04月14日 来源:信息产业部网站
2001年末,信息产业部按照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着手开展废旧电子信息产品回收处理再利用工作相关问题的研究。
信息产业部提出了“加强舆论宣传,加快立法进程,建设回收体系,规范市场秩序,建立示范工程”的整体工作思路;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提出了“按照各自的职能职责,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的建议。
2002年,信息产业部确定了电子信息产业环境保护工作定位,提出“从源头抓起,立法先行”,带动相关标准制定工作,将电子信息产品有害物质的控制纳入行业管理,做好基于“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的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工作,确保电子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02年8月,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的大力支持下,信息产业部开始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立法工作;2004年,信息产业部又启动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的制定工作。
2005年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一) 立法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2005年7月,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制定的《管理办法》完成了领导会签的工作。起草时间历时三年的这部部门规章终于迎来了曙光。
2005年9月28日,信息产业部按照WTO/TBT的规定,通过中国WTO咨询中心,将《管理办法》提交WTO秘书处进行通报。其间,信息产业部应欧盟的请求,延长了一周通报时间。
2005年12月4日,通报工作结束,信息产业部又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对通报评议的答复工作。《管理办法》的立法过程完全做到了符合WTO规则、和国际接轨。
(二)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相关标准的起草制定工作进展顺利
信息产业部于2004年10月成立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工作组。成立这个标准工作组的目的是为配合《管理办法》的实施,制定系列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行业标准。
2005年,标准工作组成立了三个标准起草小组,开始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标准、检测标准、无铅焊接标准、标识标准四类共八个行业标准:《电子信息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电子信息产品中限用物质的检测方法》、《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识要求》、《无铅焊料的化学成分》和四个无铅焊料材料标准。
信息产业部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标准的思路是:积极跟踪、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完成国标委委托的起草电子电器产品有害物质浓度检测程序国家标准的任务;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行业标准。
信息产业部派员积极参与了国际IEC/TC111的活动,在国标委的统一协调下,牵头组织了中国对应TC111的WG3的一个技术委员会(目前暂称为中国WG3工作组);组建了电子电器产品有害物质浓度检测程序国家标准工作组。
(三)启动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程序研究工作
《管理办法》确定了我国对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将采取“目录”管理模式。通过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实现对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六种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的限制与禁止,是一种有别于欧盟RoHS指令对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控制的管理方式。
目录管理的目标对象是所有现在已知含有六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所有电子信息产品。当确认其种某类产品已经实现了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或已经确认替代难以实现但可以做到符合限量标准,已经实现了“技术上成熟,经济上可行”,则该类产品将被放入“目录”中。
“目录”的形成过程将是渐进的,目录的形成过程将依照一定的程序,如征求相关企业意见,专家评估等。
2005年底,信息产业部完成了有关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程序的规定草案起草。
(四)修订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指南
2005年,信息产业部首次将计算机环保型耗材研发与产业化、环保型(不含铅、汞、镉、六价铬、PDB、PBDE)及实用新型关键材料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管理及其产业化列入了电子发展基金指南。共接受申报40项,列入计划7项。
(五)启动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制定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计划在两三年时间里将现有污染物排放标准分行业进行细化。电子工程设计院等电子企业成立了标准工作组,承担了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2005年7月,半导体器件、电真空及平板显示器件、电子元器件、电子终端产品、电子专用材料五个分标准的制定工作开始启动。
信息产业部支持环保部门制定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表明了信息产业部建设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体系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2006年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工作重点
2006年,信息产业部将做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宣贯、解读,完成支撑《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贯彻实施的几个主要标准的制定工作;继续进行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程序的确定工作;推进电子信息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替代,探索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一)组织、动员全行业认真学习《管理办法》,做好贯彻实施的准备。
2006年2月28日,《管理办法》正式颁布,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工作开始进入一个新阶段。
《管理办法》的出台在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各地区、各行业纷纷举办学习班、培训班和研讨会等,学习、熟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应对工作。
信息产业部计划于2005年5月召开全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动员全行业行动起来,积极做好贯彻实施《管理办法》的准备工作;信息产业部将和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建立起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协调机制;信息产业部将向各省市自治区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安排部署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下一步工作计划、任务,明确目标,并提出相应工作要求。
2006年2-3季度,将分地区、分行业,发动地方电子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举办若干次学习、研讨《管理办法》的学习班、培训班或研讨班。各级电子信息产业行业主管部门贯彻实施《管理办法》的首要任务是要使《管理办法》深入人心,使绝大多数企业熟知《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
(二) 加快支撑《管理办法》贯彻实施的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
目前,已经立项的八个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行业标准中的《限量标准》、《标识标准》、《检测标准》三个标准的制定进展较为顺利,已经基本完成了送审稿,拟提交信息产业部专门管理标准的技术基础办公室。进行审定之后将进行公示,公示结束后将提交部长专题会审议,审议通过后就会发布。
预计在这些程序完成以后,上述三个标准大约可以在第三季度发布。这三个标准发布以后,企业按照《管理办法》进行准备将有所依据。
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的制定过程具备三个特点:
一是非常“标准”、规范,我们严格按照标准的制定程序,成了标准组,制定了章程;
二是公开、透明,标准组的大门是敞开的,标准组最初成立时仅有三十多家企业、单位,目前已经有九十多家企业、单位;
三是标准的制定也尽量去和国际标准接轨,力争“等同采用”,由于国际标准目前仅仅处在草案提出的阶段,出台尚待时日,所以,我们通过跟踪、参与,了解信息,力争使我们的行业标准具有“高起点、与国际标准看齐”的特点,使其在将来可以顺利地转换为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国家标准。
其余五个无铅焊接标准由于需要处理有关专利问题、进行必要的试验等,大约要在2006年年底才可以陆续出台。
(三)建立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程序与相关规则。
按照计划安排,信息产业部将在《管理办法》发布之后的前半年时间里,进行nba买球的网站:建立制定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程序与相关规则的研究。目前,有关司局已经起草了一个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程序规定草案,拟向有关企业、行业协会和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征求意见。
在《管理办法》发布之后的后半年时间里,信息产业部有关司局将开始依照已经确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的程序规定,开始进行进入该目录的产品对象问题研究。我们将按照《管理办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根据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商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环保总局,发布被列入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的电子信息产品中不得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实施期限。”
(四)加快推进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工作。
推进这项工作要从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信息产业部将根据《管理办法》的规定,根据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重点管理目录制定程序的有关规定,提出产品进入目录的计划安排。这个计划安排的作用之一,就是给有关企业提出完成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替代工作的时间表。
其次,要发动有关的行业协会,组织业内主要企业进行研究。根据上述时间表,制定本行业实现产品中有毒有害替代的计划,组织联合研发、技术攻关,做好计划项目列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金支持的相关工作。
第三,将现有政策支持手段向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替代倾斜。
第四,配合有关部门,加快研究并实施电子信息产业循环经济专项。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纳入循环经经济专项,研究并制定符合WTO规则和国际惯例的,适合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际情况的政策措施,加大推进的力度。